Previous Next

新闻侵权案例点评

时间:2020-12-20

[点评]:笔者以为,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已很明确,而死亡者的公民权自然消灭,对其肖像权是否应当延伸保护,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这起鲁-迅肖像权纠纷案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死人是否有肖像权?肖像权中是否有财产权?公民死亡后的肖像权如何保护?如此看来,此案的法律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该案本身。

[案例二]:前一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则虚假报道引起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台临聘人员为了一味地追逐收视率、看点,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则《纸做的包子》报道,一手策划了这则子虚乌有的新闻,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包括**电视台在内)。新闻播出后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是一段时间内,北京市面上的包子铺关门息业,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员纷纷下岗,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二是**电视台的声誉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害,媒体的权威性的公信力遭到彻底损毁;三是**电视台受到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联合处理,班子大调整,涉案人员开除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点评]:从这起虚假新闻的播出以及产生如此的波澜,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沉痛的:一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闻立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发生一丝一毫的动摇,那就是“导向必须正确”,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立命之本,更是媒体取信于民的关键之所在。千万不能因追逐眼前的“小利”,到头来失去的将是不可估量的“大利”。一句话:导向错误,满盘皆输;二是稿件审核把关存在严重的漏洞和缺位。这是这起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报道理应成为各道关口把关者头脑中首先必须思考的第一要务,“政治家办报”意识必须牢记心头。三是这起完全意义上的虚假新闻,看似没有发生侵权,但它严重侵害了老百姓的生存权,扰乱了社会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比一起单纯意义上的新闻侵权案件来得更加地严重和有过之而无不及。四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务必引起媒体人的高度重视。